经常看到有人在同一篇文章使用“情景”和“情境”。 “情景”和“情境”有没有区别?今天特别查阅了相关资料,发现“情景”和“情境”是有区别的:
1、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》对“情景”和“情境”的注释:
情景:某个场合的具体情形与景象。情境:情况;境地。“情景指某一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空间中的具体情形;情境指某一段时间和空间许多具体情形的概括”。从词典的解释来看,“情境”一词所指的时空范围比“情景”要大,“情境”比“情景”包含着更多的情形,“境”中有“景”。
2、心理学家们的阐述:
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(H.C.Lindgren)认为教育中有3个要素或焦点区域同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师有关,这就是学习者、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。学习情境是指学习者认识自己和学习过程得以实现的环境。学习情境是指任何影响学习者或学习过程的因素或条件。林格伦指的学习情境是一个学习的大环境,包括了影响学习的所有因素。
我国心理学家陈琦、刘儒德在《当代教育心理学》一书中论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时写道:“实施启发式教学,创设‘问题情境’,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”。作者在叙述教学过程时写道:“创设情景。正式上课之前,先来一段引子,唤起学生的兴趣……”由此可以理解陈琦、刘儒德2位教授在使用“情境”与“情景”上是有针对性的。
3、李吉林概括出情境教学“四特点”
一是“形真”: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,在儿童眼前展现一个活生生的、可以观、可以闻、可以触摸、可以与之对话的多彩的世界。让儿童真正地认识周围世界,感悟生活,将课程内容与生活的真实相沟通、相融合,让儿童在感受“真”、领悟“真”中长大。
二是“情切”:情境教学正是抓住了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——情感。在情境教学中,情感不仅仅作为手段,并作为教育的目的。情境教学促使儿童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,充分地调动了儿童学习的主动性,让情感进入课堂。
三是“意远”:“情境教学”取“情境”而不取“情景”,其原因就在于“情境”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。可以把学生带入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或知识产生的情境之中,使创设的情境意境广远,同时也为学生拓展了广阔的思维空间。
四是“理寓其中”:形真、情切、意远这三者融成一个整体,其命脉便是内涵的理念。“理寓其中”正是从教材含蕴的理念出发。情境教学“理寓其中”的特点,决定了儿童获得的理念,是伴随着形象与情感的。
4、从众多的资料分析发现:从内涵看,情境与情景,前者宏观,后者微观;前者包容量较大,内涵更丰富,常常处于动态,具有过程性,而后者仅仅是问题的一个背景素材。就来源看,后者一般是化学问题的现实生活素材,而前者除了可以来自现实生活外,也可以来源于化学自身和探究中引发的新的情境,即化学情境并不局限于现实生活素材。一个好的化学情境,应该是有鲜明的目标指向,能融化学教与学为一体,具有化学教学活动的内驱力,并使化学课堂具有自我生长性的立体的环境。
评论